全国服务热线: 0371-6572-8787
导航菜单
行业动态

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原因剖析

与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偏高主要指的是建造成本,涉及设计、生产、施工三个紧密相连的环节,是控制成本的核心所在。

1. 设计阶段

当前处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初期,缺少丰富的经验,配套的专业设计能力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的要求,BIM技术也刚刚起步,而初的设计是控制成本的源头,构配件的合理拆分是确保经济性的前提条件。在设计阶段需要对装配式建筑的预制率进行估计,同时研究制定构件的拆分和连接方案,对拆分图进行深化设计。前期设计科学客观,全面考虑各个专业,确定合理的预制率,选择最优的结构形式,能够有效降低后期出现返工的概率,从而降低成本。将BIM技术引入设计阶段,在源头上就解决可能出现的专业之间的碰撞,事先发现问题。

2. 生产阶段

装配式建筑的高成本还体现在PC构件的固定成本上,包括各种设备、土地、仓房等固定资产,由于当前生产规模较小,分摊到各个构件的固定成本较高,进而导致装配式建筑的总成本高。

3. 运输阶段

由于装配式建筑技术复杂,前期投入大,需要先进精准的机械设备用于构件的生产,然后这些费用都将摊销到装配式建筑的各个构件中,导致成本大幅度提高。装配式建筑是预先在构件厂生产构配件,再通过运输工具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吊装。据经验数据统计,当运输距离在100km左右时,运输成本是最经济的。但是一般构件厂都比较偏远,运输成本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装配式建筑的成本。

4. 施工阶段

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吊装,其成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吊装工人的熟练程度,由于缺乏经验,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化培训,大幅度降低了安装的效率,分摊到构件的人工成本比较高,也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成本。

此外,装配式建筑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当前规模比较小,难以进行大规模的系列化生产,导致构配件摊销的成本高,反过来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解决这种局势的有效方式是政府的介入,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从而克服成本高的问题。

由于项目的单一性,不同项目所需要的构件规格型号不具有通用性,导致标准化生产的程度低,模板的周转次数低,导致模板费用摊销到构件的成本高。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依托整个产业链的协调配合,包括设计、构件生产、施工等多个环节。然而当前其组织模式还相对离散,存在严重脱节,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到位,集成化程度低,效率得不到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所涉及的沟通协调工作都是以建设单位为核心和主导的,但由于产业链较长,信息传递过程复杂,环节较多,集成化程度低,成本也会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