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371-6572-8787
导航菜单
行业动态

PC及铝模的应用现状和施工特点

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的施工方式,通过“搭积木”的预制方法在工厂内组装完成再运输至施工现场,这种流水线式的施工方案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能有效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渐受到市场的青睐。

1. PC及铝模的应用现状和施工特点

PC+铝模一体化工艺是装配式建筑中新推行的预装技术,其工艺流程分为:(1)定位放线;(2)墙体钢筋绑扎及安装预埋;(3)吊装PC墙板;(4)隐蔽验收(含PC件垂平度);(5)灌浆;(6)安装墙板铝模;(7)安装支撑及梁板铝模;(8)安装PC叠合板;(9)板水平度验收;(10)平板钢筋绑扎及安装预埋;(11)反坎吊模;(12)浇筑前隐蔽验收;(13)浇灌混凝土。该工艺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前期精心策划及过程严格管理达到外墙免抹灰、内墙薄抹灰。目前,PC结合铝模技术应用已经逐步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领域,一些项目同时采用标准铝模现浇柱成型技术与悬挑式爬架及穿插施工技术,显著提升了装配式建筑领域工业化建造效率。

2. PC+铝模技术推广意义及施工难点

PC+铝模配套使用的前期策划阶段,由于图纸设计过程中PC板易出现安装偏差、铝模板易发生碰撞、技术要点复杂、施工过程中易出现斜撑过多和爆模问题,施工后需达到“外墙免抹灰、内墙薄抹灰”的设计需求,因此,PC+铝模技术的推广和完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施工层工艺斜撑较多

铝模一体化施工过程中,由于PC端和铝模设计均采用双排斜撑工艺,PC墙板的斜撑幅度和铝模斜撑幅度为互补关系,导致实际施工过程中PC墙板的斜撑幅度占据了铝模斜撑余地,使铝模斜撑空间变小,降低了铝模一体化的操作空间,造成爆模和斜撑密集区的墙板碰撞现象。拼接过程中,PC构件的预留螺栓孔洞尺寸和铝模板对接设计标准不一,为完成拼接只能再次开孔,由于铝模板的尺寸存在构造误差,导致已经开孔的铝模板在对位过程中需要再次进行测量和打孔作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此外,因加工精度差,工厂未将螺栓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清理干净,增加了预留孔洞尺寸的误差,压扣螺栓不能顺利安装,提升了施工过程中的对接难度。

2.2 铝模与PC构件处理精度要求高

铝模和PC构件的处理是一项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工艺,因此,装配式建筑的预装过程中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工厂和操作工人进行处理。总体来说,接缝处理易出现3方面的问题:

(1)PC构件和铝模易出现尺寸偏差和露缝,特别是平台板和墙板阴角地带节点偏差现象更为严重。

(2)铝模墙体接缝处需要预留2cm的K板,部分预装工人因技术漏洞导致墙底烂根现象。铝模在浇筑过程中螺钉紧固程度不符合质量标准,背楞间距超出接缝需要,脱模后会引起漏浆和错位现象。

(3)楼板下垂问题,铝模墙内阳角下端时常出现脱模、爆模现象,楼板在阴角仅依靠横向支撑,进一步加大了接缝处理的不稳定性。此外,实现免抹灰、薄抹灰的技术难度高,精度要求苛刻,而目前PC市场产能严重不足,且产能增速远远落后于市场对PC构件需求量的增加,部分构件厂缺乏技术人才积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PC构件质量逊于我们的标准要求,进一步提升了施工难度。